儿童外贸棉裤(儿童纯棉棉裤)

农家女做出“出口货”,不拿锄头拿“洋钱”。家门口打工,谈笑间挣钱。回家是贤妻良母,进厂是技术员工。足不出户挣钱,幸福充满农家。时至8月,尽管还不到遍地金黄的季节,梁园区刘口乡南会馆村早已弥漫着丰收的喜悦,扶贫车间发挥了作用,村民天天有收入。

南会馆村:三厂鼎足“闹脱贫”

农家女做出“出口货”,不拿锄头拿“洋钱”。

南会馆村:三厂鼎足“闹脱贫”

家门口打工,谈笑间挣钱。

南会馆村:三厂鼎足“闹脱贫”

回家是贤妻良母,进厂是技术员工。

南会馆村:三厂鼎足“闹脱贫”

足不出户挣钱,幸福充满农家。

时至8月,尽管还不到遍地金黄的季节,梁园区刘口乡南会馆村早已弥漫着丰收的喜悦,扶贫车间发挥了作用,村民天天有收入。

8月18日,虽然已是初秋时节,晴朗的天空依然放射着烤人的热浪。在刘口乡干部李强和区科技局驻村第一书记李海峰的陪同下,记者走进南会馆村扶贫车间,探访村民“丢下锄头当工人、不出家门挣外快”的新鲜事。

在南会馆村委会,村党支部书记丁建霞向记者讲述了他们村“发展小企业,玩转大产业”的富民路子:在乡党委、政府和区科技局的指导下,他们积极引导本村在外创业人士回家开办扶贫车间,让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和闲散群众有活干、有钱挣。

服装厂里的笑声

村委会对面的一座两层小楼门口,悬挂着两块牌子,一边是“刘口乡扶贫基地”,一边是“彩云服装加工厂”,丁支书告诉记者,这个厂原先不在这里,是他们通过努力邀请来的。厂子来了,困难也来了,村里没有闲地建厂,也没有闲院安置,人家订单一个接一个,不能务工啊,村干部一商量,就把村里的这两层小楼腾出来,让他们免费使用,帮助他们招聘工人、安装水电,这不,厂子一开门,生意就火了起来,日夜不停!

说话间,我们来到了彩云服装厂,在门外就听到了机器运转的声音。记者看到一楼是包装好的服装,整齐地码放在大厅中央。早已等候在那里的服装厂经理刘彩云拿起一件服装很认真地说:“这是给北京几所中学制作的学生服,昨天晚上已经运走了一车,这一批今天也要进京,都是连天加夜赶制的。”她一边介绍产品,一边夸奖村干部的关心和支持。

上去二楼,几排机器轰响,30多名女村民正各自忙着各自的工序,有的缝纫,有的锁边,有的钉扣,有的包装,一派匆匆忙忙的景象。

南舒是厂里手头最快的缝纫工,和记者对话间还不停地手忙脚乱,她说话根本不看人,两眼盯着哗啦啦的针线,仿佛在和机器对话:“我们的工资是底薪加计件,像我这样的速度一天能完成百十件,差不多一天百十块钱,慢手也能挣七八十块。”

在和南舒谈话间,匆忙进来一名工人,一坐下就开动了机器。“你怎么这时候才来上班呀,老板不扣你的工钱吗?”记者随便问了一句。

“俺婆婆有病了,丈夫在外地打工,家里没人,我得每天带婆婆去医院打针,把婆婆送回家再来干活,不晚,就这到下班也能弄四五十件,给老人看病还用不完的钱!”几句话引发一片笑声,和着有节奏的机器声,和谐而热烈。刘彩云说,刚来的工人叫张桂香,很孝顺,每天坚持为婆母打针,为孩子做饭,真正是顾家挣钱两不误啊。

刘彩云接着说,现在加工的是外贸订单,一批棉袄棉裤,是出口产品,远销欧美国家,别看我们的厂子小,还能挣“洋钱”哩!

又是一阵欢快的笑声荡漾开去,小小的加工车间里更加热闹。

玩具厂里的尴尬

坐着丁支书的电动三轮车,我们来到了辰涵玩具厂。这是一座临街门面房,大厅有200多平方米,安装有12台机器,工人有20多人。

30岁的刘新宽是这个玩具厂的老板,很精干的一位农村小伙子。

“我们的玩具厂是刚刚起步,以来单作业为主,产品主要是生产加工毛绒玩具,销路主要是浙江、江苏和河北。”

“玩具品种都有哪些?”丁支书接问了一句。

“有毛绒鹿、毛绒狗、毛绒羊、毛绒兔等,都是形象逼真的动物造型,针对儿童的玩具系列。”刘新宽扳着手指如数家珍。记者这时发现,靠南边的地方,摆放着一批成品玩具,应有尽有,栩栩如生,大有以假乱真之精美。

一排机器北头,七八个工人正围着一堆半成品忙碌,记者想记录下这繁忙的劳动场面,取出相机欲拍照,一个20多岁的女孩突然站了起来跑向一边,嘴里一边吃着棒棒糖一边嘟噜着:“别照我,我不上镜头!”

任凭记者和在场人员怎样劝说,女孩就是不配合,并且越走越远,场面一时十分尴尬。刘新宽说:“这是才来的工人,是村里安排的贫困家庭人口,这女孩干活麻利,手头快,很认真,就是腼腆,农村人嘛。”

正在往模套里装塞毛绒的朱汉琴是厂里年纪最大的工人,今年41岁,用她自己的话说,年纪大了干活慢,一天就挣那几十块钱,比起20多岁的蒋各英,一天能差2斤肉钱。可她很满足,挣多挣少不耽误给孩子做饭,地里的庄稼长势很好,打工是外收入,关键是天天很痛快很充实,比起坐街头打麻将好得多!

“我正在谋划扩大规模的事,准备再增加30台机器,再招聘40名工人,把玩具厂做大,销路不成问题。”刘新宽胸有成竹地说。

灯饰厂里的寂静

相距辰涵玩具厂500米的旭日灯饰,比起机声脆响人声鼎沸的彩云服装厂和辰涵玩具厂显得十分寂静,偌大的厂房里只有三四个工人在检验产品。总经理尉春玲一语点醒梦中人,他们厂生产的灯饰大都是灯带系列,焊接是主要工序,工人都在各自的家里作业,不在厂里干活,只是每天早晚来交货,现在厂里的几名员工都是技术人员,只负责收货和把关质量。

“下去看看!”记者提议到几位工人家里实地探访,丁支书二话不说,就用电动车把记者带到村民潘莲花家。

潘莲花和丈夫正在门楼下焊接灯带,小烙铁固定在吃饭桌上,夫妻俩熟练地拨动着电线和灯泡,只一秒钟工夫,线头和灯泡就焊在了一起。在潘莲花夫妇身边,堆放着几排焊好的成品。

潘莲花告诉记者,像他们这样在家里做灯饰焊接的家庭,南会馆村至少有70户,虽然不在一起干活,大家也都在明争暗赛,每天交货的时候都比比谁家干得多。

“看俺家的小洋楼,都是干活挣的,不赖吧。”潘莲花很开朗的半开玩笑的一句话,引得在场的人一阵大笑。这时记者发现,一座坐东朝西的四间三层小楼彩砖粉墙,红瓦罩顶,还没有安装门窗。

随行的刘口乡组织委员李强告诉记者,扶贫攻坚拉开序幕后,刘口乡积极发挥党建引领作用,大力支持南会馆村实施产业帮扶,村党支部带领村干部做了大量工作,结合村情,科学谋划,走出了一条立竿见影的帮扶之路,群众满意,党委满意。

自始至终帮扶南会馆村的梁园区科技局局长关玉军说,南会馆群众很勤奋,他们的目光不是盯着政府帮扶的物质有多少,而是寻找致富的门路有多宽,有这样的精神状态,脱贫是很快的事。

记者感言:

路在脚下,看你怎样走!采访归来,记者一路感叹!南会馆群众人心思进、齐心攻坚的拼搏干劲,是脱贫攻坚路上的一盏灯,希望照亮更多的村庄,唤醒更多的一心等待天上掉馅饼的人。

本文标题:儿童外贸棉裤(儿童纯棉棉裤)。发布者:villain,转转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daogoujie.net/hao/87761.html

联系我们

400-800-8888

在线咨询: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

邮件:1004619@qq.com

工作时间:周一至周五,9:30-18:30,节假日休息

关注微信